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upn-taipei news-taipei medical-11-09-11-2015世界神經內分泌腫瘤日 倡導「沒有警覺,就無法察覺!」 停經症候群? 醫生警覺母異狀,內視鏡診出「神經內分泌腫瘤」 「棒球vs彈珠腫瘤?」 15年前初診平均8.9至今驟降約2公分! 內分泌科警覺趨勢漸增 初診腫瘤大小如BB彈已小於0.5毫米

2015世界神經內分泌腫瘤日 倡導「沒有警覺,就無法察覺!
停經症候群醫生警覺母異狀,內視鏡診出「神經內分泌腫瘤」
「棒球vs彈珠腫瘤? 15年前初診平均8.9至今驟降約2公分!
內分泌科警覺趨勢漸增  初診腫瘤大小如BB已小於0.5毫米



(台北訊)「沒有警覺,就無法察覺!」根據美國癌登資料庫統計顯示,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簡稱NET)是第二多的消化道腫瘤,但過去因為命名複雜分歧,且常見於其他疾病的熱潮紅、腹瀉、熱潮紅、胃潰瘍、心臟疾病、氣喘咳嗽、血糖異常等都為其可能症狀,缺少特異性症狀造成診斷鑑別困難度增加,故導致患者平均需5-7年才能確診,其中更有五成於確診時已發生轉移,而轉移的病友平均存活期更剩不到三年[1]
有感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治癒率與確診時間關係密切,故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特拍攝首支宣導短片,並於全球神經內分泌腫瘤日前夕首播,藉此呼籲全民提高警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抗癌成功非難事!
對抗神經內分泌腫瘤必須把握確診黃金期
初診腫瘤直徑僅0.5毫米約為BB彈大小 消化系內視鏡為早期確診關鍵角色
俗稱「賈伯斯病」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不只帶走一代科技巨擘,連經典氣質女星奧黛莉赫本都曾罹患此罕見腫瘤[2]。就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癌登資料分析顯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整體疾病發生率於12年間增加五倍[3],判斷增加主因來自於近年醫療技術進步與疾病意識的提升,其中內視鏡診療即扮演重要角色。嘉義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蔡卓倫指出,近年不僅確診率提升,初診的腫瘤直徑更大幅縮小,從15年前的8.9公分,至今已下修至2.18公分[4],「棒球變彈珠」,甚至有患者發現的早,腫瘤僅0.5毫米,約等於一顆「BB彈」的大小。

「沒有警覺就無法察覺!」
熱潮紅易盜汗誤以為停經症候群!有幸醫生兒機警內視鏡檢查救母
近六十歲的陳媽媽因長達半年的熱潮紅、盜汗症狀,曾誤以為自己為停經症候群而求助於婦產科,幸好擔任血液腫瘤科的醫生兒子有所警覺並陪同母親至腸胃科門診接受胃鏡及大腸鏡等內視鏡檢查,最後於直腸發現2公分神經內分泌腫瘤,也讓陳媽媽因為早期發現,故僅需用內視鏡完成癌細胞摘除,現在只要定期接受大腸鏡及影像檢查追蹤即可。為使病患能有所警覺、縮短確診時間,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陳佳宏醫生以自己所學及切身經驗表示,若對自己的症狀有所懷疑,可透過腫瘤指數CgA數值做初步判斷、數值異常則可再藉由腹部超音波、內視鏡檢查、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造影以及核醫等方式檢查,有所警覺、找對醫師,人人都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功案例!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善用資源抗癌成功非難事!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王秀伯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症狀以低血糖、副甲狀腺或腦下垂體等為內分泌異常為多,故若有以上症狀的患者絕不能輕忽,有所警覺才能察覺神經內分泌腫瘤正在體內作祟為讓民眾能更掌握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黃金確診期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除以推動患者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自覺,結合現代舞蹈與衛教資訊,
拍攝首支宣導短片,提醒大家不要輕忽症狀、並找對醫生,做好對抗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準備,以響應2015全球「神經內分泌腫瘤日」外,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更藉此呼籲民眾可多加利用【神經內分泌腫瘤資源網】,無論是查詢醫生資訊、疾病衛教、病友講座及可利用的資源,不僅可透過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獲得所需,民眾更可上網多加了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善用資源,成功對抗神經內分泌腫瘤非難事!
欲了解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http://www.net.org.tw/或撥打諮詢電話0809-010-580

世界神經內分泌腫瘤日
全球神經內分泌腫瘤(NET)協會於2010年三月於柏林成立,並發表神經內分泌腫瘤世界覺醒日宣言,訂立每年十一月十日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日」(NET awareness Day)希望增加大眾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關注,幫助民眾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該協會於2013年七月為註冊專利正式更改為「國際神經內分泌癌聯盟(INCA)」,致力於推動醫療界及大眾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認識,以改善患者的生活為目標。
第六屆神經內分泌腫瘤日
每年十一月十日為全球神經內分泌腫瘤日,斑馬絲帶為防治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徽章標誌,以「斑馬非馬」暗喻,提醒醫師、醫護人員及患者當出現相關症狀時,需提高警覺。本屆更推出全新宣導影片,邀請知名主播林青蓉配音更結合斑馬元素,於此宣導日前夕首播,藉此提升疾病衛教意識及診斷率,同時鼓勵患者,找對醫師積極治療,勇敢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天。

若欲取得更多衛教資訊,請至神

沒有留言: